之前和一位浙大老哥聊天,他说他们浙大法学院就业也不景气。我最开始以为,我校法学院就业不景气,是学科排名不高的原因,看到比我们排名高的浙大法学院也不景气,我释怀了,看来不是学科排名的问题。


于是我们展开讨论,到底是什么级别的法学院性价比最高呢?讨论结果是双非和末九性价比最高。末九保研率遥遥领先,但竞争对手也没有特别强,知名985虽然保研率高,但对手也强。要是用了985的分上了个华东政法,那你的保研之路会无比曲折,最惨的是保研边缘落榜生,属于亏麻了,华政百分之四左右学生的卷力,放在全国任何一所法学院都够保研。末九相对211的显著优势是达到了定向选调的门槛,虽然现在定选也在内卷化,但总比不能考的学校强。

双非性价比也是很高的,我一向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的“五院四系之下无法学”、“92以下无法学”这种说法。我是感觉双非法学院性价比反而高,知名法学院性价比反而低。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很极端的口号,叫:“985天坑不如三本法学”,主要是针对一种这样一种情况:天坑专业赚钱少压力大环境差,想提桶跑路润体制内,又发现只能报乡镇三不限,乡镇三不限又比较难考,申论行测的高低也和你是不是985没有直接关系。而大量县城乃至市级法检招不满,大量核减,三本法学生想报的话点击就送。

很明显,这句话是有偏激之处的,比如司法和执法本来就是法学的对口工作,你跑到人家的赛道上,自然不可能有优势,法学生想去干你的对口工作,一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招不满的前提是这个岗位的限制条件太多了,应届、A证之类的,又要准备法考,又要准备申论行测,三本法学生要是真有这么NB,就不会只上一个三本了。

所以上述口号想要成立,得具备一定标准的学习能力,三本法学生很难做到,但双非法学生还是能做到的。大一到大三多翘课,把众合法学院多看几遍,力求以最低时间成本过法考,大四腾出时间刷申论行测,只要你老家不是那种会吸引大量外地高手来和你竞争的的发达地区,上岸老家的法检还是不难的,起码我老家市检的男岗去年又没招满,女岗虽然满了,但分很低。而这种待遇,是很多92天坑学生求之不得的,985学生考乡镇的我的熟人圈里确实没有,但我确实认识211天坑毕业生用高分上岸老家乡镇的,他的笔试分足够进大城市法检的面试。

知名法学院的“性”确实比双非强,但“价”实在太高了。张雪峰效应之后,法学专业的高考分数大涨特涨。而在张雪峰效应之前,法学的考研难度就是毫无疑问的一二梯队。而且现在高端岗位大幅削减,知名法学院的“性”也不如以前了,很多法学高端就业喝的是金融的汤,但现在金融业要寄了,法学的高端就业受到了很大冲击。知名法学院和双非法学院学生的就业质量差距在缩小。名校法学生横向对比本校其它专业,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看上去很屌,好像真的有很多别的专业的人认为,只要做了律师就能很赚钱,我称之为“表见赚钱”。



同时还存在预期管理的问题,知名法学院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比较高,一旦预期没有兑现,就很容易破防,乃至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的情况。我家长同事家的孩子是二本法学院毕业,考上了县城公务员,开始了大宴宾客。毕业之后,不同层级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差距,肯定要显著低于高考考研分数线的差距和网友吹牛逼渲染学历焦虑时吹出来的差距。假如你是一个在学院里不突出但也不差的学生,中国政法毕业,可能去个北京的区法检,华东政法毕业,可能去个上海区法检,中南财毕业区武汉区法检,西政毕业去重庆区法检,西法大毕业去西安区法检,这五所大学的躺平毕业生归宿都是老家公务员,你真的觉得差距很大吗?如果你是家底不够的外地人,京沪公务员的幸福感搞不好还不如武汉重庆西安公务员。

知名法学院恶性内卷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个班里有几个衡水高中生风格的卷王,就能让局部生态发生质变,极大增加抑郁症发病率,双非的文化氛围会好一点,适合躺平,有利于多元化发展。

法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教育公平领域遥遥领先,只有极个别法学院能在教育资源方面与其他大学拉开显著差距,其它大学上至985211,下至二三本,老师上课念ppt,学生下课看众合法学院,期末背名词解释和广义名词解释是常态,好一点的大学主要靠的是学生之间的内卷驱动发展。只要你努力,不用担心你的法学素养仅仅因为平台原因产生鸿沟。事实上,能把众合法学院玩明白,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法学生了。柏浪涛曾经说过,掌握他的视频,就能达到全国法学研究生的平均水平。我觉得柏神是高估全国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了,大多数人看完就忘了。把柏神的视频学深悟透,能做到不遗忘,起码能达到学科排名B级法学院研究生的平均水平。

最重要的是,优秀不优秀是有标准的,但幸福不幸福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拿我老家市检举例,上文提到的二本朋友,只是考上了县城公务员,就已经在单位里大宴宾客了,要是能一天多刷一套题,考个市级法检,他家能从县城东头请客请到县城西头。如果是河北师大这个级别的毕业生考上了,生活满意度也是比较高的,离家近又体面,而且山河四省人很认可体制内工作,工资之外附加的情绪价值,起码值一个月5000➕。根据我的观察,男生我不敢保证,因为学校太想招男老师了,但河北师大女法学生想进市法检,要比河北师大女师范生进市一中更容易。


但要是中国政法这个级别的学生考上了……此处把例子改成县级吧,我现在觉得市检挺好的,这个形势也不好挑三拣四,入职之后发现同事主体构成是二本,还有大量法考都没过的上世纪法盲关系户骑在你头上颐指气使,心态差点的可能一生都要沉浸于伤痕文学之中,并且还要代代相传,对自家孩子说:“学了法学,这辈子有了”。清北复交的暂时还没见到,等我见到了再说。


如果读者里有名校老哥因为上述原因破防了,我可以提供一个调整心态的思路——乡镇三不限里,一定有比你学历高且笔试分数也比你高的天坑专业毕业生,他们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能提供一个下限,让小镇做题家有家可回,无疑是法学专业的最大温暖之处。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7llm9eAHu0WtnxR3f_kE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