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针对各个院校认为的核心专业素养进行考核,选择更合适各个学校特色的人才,思路是没有问题的。校考跟联考的不同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考察考生的思维创作能力,比如设计类专业的设计考试,第二个方面是对于造型能力考察难度大很多,更深入一些,比如造型类考试。中传、北电,是业内普遍认为动画专业最好的两个学校,它们的校考就非常具有特点,考察的内容是动画、漫画创作为主,还有文史哲,绘画能力和面试。而中戏、上戏等戏剧舞台美术,考的是气氛图,色彩场景。央美的设计,更注重思维创意,考的都是创作和命题设计。国美、川美、天美、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院校,也有一些命题创作考试。这些院校设计专业校考,其中确实是针对将来需要学的设计专业素养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并挑选,是有针对性的。这一些设计类的校考,考生必须专门学过相关课程才可以在考场上画出来,而且需要满足题意要求,这就是对于思维能力的考察。从中传北电动画、中戏上戏影视戏剧美术,央美、国美设计等等校考画面就看得出,这跟联考考的差异很大,只会联考那些内容,是不够用的,但这些画面也都需要绘画基础,考生的素描、色彩、速写能力在什么水平,通过画面质量也能体现。虽然都是需要考察思维创意,但比重是不一样的,央美考的只是设计,中传北电动画,其中漫画作品占比也很大,而有一部分院校的校考中造型基础考试占大头,设计只是其中一科,这也体现了各个院校不同的理念。而有一些院校的设计考试,考的内容是跟设计没有任何关联的,跟造型考试一样,考的就是造型基础,跟联考的差异性就比较小。而造型专业中,央美造型的考题难度要高出一大截,一般初试为命题创作,复试为全身像写生、彩色头像,可以说只学过联考的学生完全没办法下手的,因为基本都没有学过和练过,而且这些实打实的手头功夫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具有较高水平,因此央美造型才会出现录取考生中复读生占比很高的情况。而其他美院的造型考试,内容上虽然并没有比联考更加特别,但在画面质量上,一般也会远高于联考要求,而且各个院校还有有不同风格和侧重点,联考能拿到高分的学生,校考并不一定有好的分数。主攻美院造型专业的美术生,往往绘画基础能力特别强,如果报名参加设计类校考,除了央美设计这样只考设计的院校,而是有较大比例基本功考试的,如国美、广美、川美、北印等等以头像为初试的校考,初试入围的机会要比主攻设计的同学大很多,有一点降维打击的意思。报考造型的美术生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功会更为扎实,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很自信,也对于绘画本身往往更为执着,但往往文化成绩相对会稍弱一点。不过清华美院是个特例,自从文化合格线从一本线75%一路提高到一本线,原本造型专业的专业合格线从远高于设计专业三十四分,到了2024年,同样考题且招生人数比设计更少的情况下,造型专业合格线反而低于设计专业了,这也体现了清华美院跟其他院校不同的理念,2025年,造型专业文化合格线将再提高30分跟设计专业一样,那么预计造型专业的专业合格线将低于设计专业更多。除了考察基本功,创作更重要考察了考生解题能力和默画能力,构图能力和审美能力,除了画面质量,作品是不是具有艺术性,能否打动人也是打分关键,这比照着一个不动的模特写生,难度也大很多,但打分就不只是看绘画基础能力,那么 如何评价一个作品的艺术性,一般的家长和画室老师,恐怕就不是那么内行了。创作才是学美术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一个街头画像的高手,那么考生的创作和审美水平,大家觉得通过这个考试能不能考察出来呢?广美、清美等一些院校,设计和造型考题一致,考的也是素描、色彩、速写较为基础的基本功,但清美的素描、色彩、速写都是命题创作默写。总的来说,有些院校的校考跟联考差异很大,考察的素养明显不是跟联考不是一回事,比如中传、北电动画、央美的设计和造型,跟联考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因此这些院校的校考成绩跟联考成绩关联度要小一些。而有些院校的校考跟联考考的内容,差异并不大,校考成绩也往往跟联考成绩有较高的一致性,比如广美、清美,它们跟联考的区别更多是在一些绘画风格的差异,清美是以联考成绩为入围筛选复试入围名单,规则上也会造成校考成绩跟联考更为紧密。有多个院校的初试是头像素描模拟写生(画照片),复试要求的是现场写生,这对于基本功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写生的难度>照片模拟写生>临摹。因此,无论设计还是造型,各个院校的校考都还是会跟联考有所不同,要求要更高一些,只是高多少的差别。通过校考考察的一些素养,比如思维和创意方面,通过联考这种画照片的模式,是联考方式无法体现的。我用学英语来打比方,有些学生单词背诵很好,选择填空也不错,但不见得在跟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实际运用好,而校考院校的考试,就等于是增加了实际运用的考试。这就好像考察一个学生词汇量,造句能力,阅读理解,不一定是填空题,选择题,通过作文也是可以体现,作文写得好,基础就不会太差,但词汇量有了,造句也很好,阅读理解也不错,就一定具有很好的写作能力吗?也不一定,但是可以说具有了良好写作的基础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思维、文采、文学素养,较高写作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有可能获得,那么校考也就是相当于需要对这些实际运用能力也进行考察而不满足于基础考察,内容多了一层。而并非每个院校对于这个运用能力的考核,占比一样,一些院校既考素描、色彩、速写老三样,又考设计,比如川美、国美,就好像既有选择填空,判断对错,也有写作题,写作占比1/4,而央美设计完全不考素描、色彩、速写,只考设计基础和命题设计,就相当于全是写作题,造型虽有素描、色彩考试,但考的是大多数美术生没有练过的全身像和彩色头像,就好像虽也有选择填空题但题难很多,是超纲的。另外,有不少人也听说过一个说法,考上大学后,美院老师对一些学生联考痕迹过重的套路画法,很是无奈和不满,还要花时间去纠正引导。那么,校考到底有没有起到这个择优选材作用呢?我认为还是有的,校考院校都是教育部批准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院校,教育部文件中关于校考资格的表述就是这样,并非所有院校都有可以组织校考的资格。另外,我们从毕业生作品也是可以体会到这一点,美院和专业院校的毕业展作品质量是较高的,也对于社会有较大影响力,说明校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也是较高的,不负校考院校的校考资格,以及教育部较高的学科评分。这几年有不少自媒体很热衷于说综合性大学比美院好,一些院校学科评分超过美院,就业率吊打美院等等,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讨论过不再重复,但有一个有趣现象,几乎没人否认美院的毕业展是最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总体水平最高的,即使有一些人会对于美院的毕业作品也会有争议,但却没有办法拿出更好的去对比。另外,在一些国家重大项目上,往往承接较多项目的是美院尤其是央美,比如奥运会、冬奥会、国庆大典、建党周年、领导人峰会等等场合承担了很多设计任务,除了本身是教育部直属的原因以外,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也是原因之一,而央美所有艺术类专业都是校考招生,完全跟联考不挂钩,央美是校考分类最细,项目最多的学校,对于不同专业有不同类型的针对性考题,作为顶级院校,也承担更多的一些任务和使命,对于生源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这很容易理解。在动画专业上,多部国产动画大片背后都有中传北电毕业生的身影,也在各种国内外动画、漫画比赛中获奖无数,这也能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招生政策是成功的。既然校考可以起到筛选专业上更优质学生的作用,有不少家长和吃瓜群众呼吁取消校考呢?1、参加校考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家长经济压力较大,更重要的往往是参加了多个校考,成绩不理想,甚至一无所获。2、一些校考结果让家长们感到不理解,不公平,认为存在一些暗箱交易。3、艺考改革后,联考难度加大,跟一些校考难度相当,校考不过是又重复多考了一次。1、校考给孩子多一个机会,有些孩子本身专业不错但联考发挥失常,通过校考有翻身机会。2、校考对于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对于一些有较长美术学习经历的美术生更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一部分美术生对于联考较为死板套路的画法不是很接受,对于联考并不是很重视,联考往往会有一些较短时间就可以取得高分的例子,而校考尤其是美院的造型类校考,要取得好成绩,短时间速成概率非常低。支持取消或者反对取消,家长们的意见可能更多的是从对自己孩子是否有利的角度出发,但可能改变不了什么。四、为什么多个院校或者专业取消了校考呢?为什么美院取消校考的专业都是设计类?1、教育部新政策下,对于艺考生提高艺考生的文化成绩有所提高,而且限制了校考复试人数为一比八,参加校考的美术生人数减少,校考招生难度加大,一些吸引力较弱院校的校考不容易完成招生任务,还有一些院校有可能是因为招生规模不大,组织校考费时费力收益不大,于是裁撤或减少。2、一部分院校的校考,原本也是基础考察,跟联考本身差异性较少,校考跟联考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组织校考的意义原本并不大,再加上新政策下,联考难度加大,尤其是速写改为综合创作,相当于将校考的部分内容引入联考,起到一部分考察考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部分院校的校考,就更显得多此一举,主动取消。3、设计类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其实对于绘画能力要求并不高,甚至一部分学校对于这些专业是文化生招生,对绘画能力要求过高并没有很实际的价值。我们看到这几年一部分院校取消校考,一部分院校取消部分专业校考,但取消的都是设计专业而不是造型专业,西安美院、上海大学保留的校考就只有造型类专业,这就说明绘画能力对于不同专业来说,重要性是不一样的。2024年的新政策下,大多数院校都出现了破格录取的情况,可想而知,如果校考规模如果按照之前的规模,就很可能产生大量校考招生计划完不成的情况。最后我来说一下我对于校考是否应该取消这些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更应该是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保留还是取消校考,看对于培养人才是不是真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一部分有特色,有针对性,起到筛选人才作用的校考是应该保留并支持的,如果起不到作用或者作用很小,还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耽误文化课复习,就没有保留的意义,这些院校或者取消校考或者增加难度去真正考察学生更高一层的能力都可以可虑,跟联考大同小异的校考,价值真不高。关于校考一些暗箱操作的行为,也许并非空穴来风,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我认为这还是个别情况而不是普遍情况,我们看问题还是要看主流,不能因噎废食。首先孩子们的临场发挥会对于成绩有一定影响,不见得平常专业好,考试就一定考得好,再就是校考改卷标准,不用说家长了,画室老师也未必很了解,完全按照普通的绘画基础眼光去评判,不一定准确,尤其对于设计类考试和创作类考试,因为不仅仅看的是画面效果。为什么同样考的是头像,川美过了广美没过,或者国美过了中央民族没过?其实都很正常,除了临场发挥之外,参加考试的对手,抽到的考题,老师改卷的喜好都会略有差异,如果孩子水平中上,那么就很有可能过一部分院校的初试,但如果是专业特别拔尖具有绝对实力的,那么差不多类型的考试,可以通吃,而水平中上但又并非遥遥领先,就得看发挥了,过关或不过关都属于正常情况。还有这么一种情形,央美初试没有通过,家长和画室老师感觉不理解,老师说过这个孩子的稿子很不错,按道理可以铁定过的,我从这一句话就感觉可能画室对于央美设计并不是那么地了解,如果只是画面好就能过,那考啥设计,考静物考头像不就完了,我2023年写过一篇文章,较为详细的说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另外,我一直还有一个观点,美术的设计类专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大,其中有一些专业,对于绘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一些专业对于绘画能力的要求是较低的,但联考和一些校考,并没有对此有一定的反映,在人才的筛选机制上是比较粗放而不精准的。比如有些专业,美术生将来的专业水平跟高考时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联,比如动画、插画和一些视觉类的专业,专业水平对于美术生将来的发展有可能占到7、8成的因素,而一些专业,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则可能只有2、3成不到的影响,但是在联考时,这些差异都不会有体现,一部分院校的校考也不会有体现。孩子的一个小伙伴一心想学动画,专业优秀文化也很好但是偏科,文科强数学渣,对中传动画表现出了极大诚意,关于中传的课程一节课都没有拉下,在联考后一天都没有休息就赶回画室赶中传课程,连父母买好的机票都退了重买,为此还放弃了多个院校的校考,但最后还是遗憾地只拿到大圈没有录取,命运开了一个玩笑,这孩子被录取到了其他院校的环境设计,而且还是因为分数差一分被调剂的,对于非常不擅长不喜欢数学而文科特别强的孩子,这个专业完全不适合,不太需要很强的绘画能力反而比较需要数学能力,跟孩子学美术的初衷完全背离,好好的大学四年就只是为了拿文凭而勉为其难熬日子,靠自己自学动画将来转行的信念而坚持完成学业。我认为从专业分类和联考考试,和一部分院校校考考试模式上都有很大改进空间,而对于目前的一些专业分类方式也认为有一些明显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很多美术生毕业就转行不是没有原因的,专业的安排和招生方式有很大改进空间,下一篇说一下。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5ZfWhbe8buNTb9ZNm7jHsQ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