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从上月开始,到7月底,本号将持续为考生、家长提供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

将在往年基础上,对填报信息进行迭代更新,在填报方法、策略上更加精进,透过信息表象去探寻填报的本质所在。

今天分享的是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冲稳保位次、比例的确定

--

上篇分享了志愿填报实战方法,有读者反馈,对冲稳保如何确定位次有一些疑问。本篇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先来说说冲稳保志愿的计算方法

填之前,建议先准备好相关数据,主要是意向院校专业组的近2-3年的录取分数位次的数据,关注最低录取位次、最低录取分数的平均位次数是多少。

冲志愿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大冲,考生排名位次=目标院校近几年最低录取分位次的最大数,这样填风险较大,录取可能性小。

举例来说,考生A位次4万,目标院校近3年录取最低位次分别是4万、3.5万、3.2万,B位次与最低位次最大数相等,选择报考这所院校,风险较大,录取可能性较小。

另一种是小冲,考生排名位次=目标院校近几年最低录取分位次的平均数,这样填风险较小,录取可能性较大。

举例来说,考生B位次4万,目标院校近3年录取最低录取位次分别是4万、4.5万、3.5万,B位次与最低录取分位次的平均数相等,选择报考这所院校,录取可能性较大。

选择大冲、还是小冲,要看你所在省份的志愿填报规则、个人所处分段、愿意承担的风险大小有关。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投资,冲志愿有风险,大风险有可能有大收获,但也有可能掉入大坑。

举典型例子来说,某省份C执行的是新高考中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一个专业组里各类志愿都有,录取时是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冲志愿时,想读的专业分较高,未录取到这个专业,被调剂到了冷门专业。

就C省来说,冲志愿风险较大,冲志愿建议小冲,并且冲志愿占比要小一些。当然,也有大冲捡漏成功的,机率比较小。

某省份D执行的是新高考中的“院校+专业”志愿填报模式,一个专业就是一个志愿单位,分数达不到录取最低分数线就不录,也没有调剂。这种填报模式,要预防的是滑档,志愿填报梯度要拉开,后面讲稳保志愿时再展开。

就D省来说,冲志愿风险相较C省要小,冲不上,这个志愿就是没录到,系统会检索下一个志愿。

类似D省这样填报模式的省份,建议冲志愿比例可以大一些,可以考虑大冲,可以胆子略大些,冲上就是好志愿;冲不上,还有稳志愿,再不济还有保志愿兜底。

--

下面来看稳志愿的计算方法,考生排名位次上浮10%=目标院校近几年最低分位次的平均数。

举例来说,考生E位次为4万名,上浮10%,即为4.4万名,那么目标院校专业录取位次在4.4万左右的,考生录取可能性较大,录取率在50%以上,属于稳志愿。

再看保志愿的计算方法,考生排名位次上浮20%=目标院校近几年最低分位次的平均数。

举例来说,考生F位次为4万名,上浮20%,即为4.8万名,那么目标院校专业录取位次在4.8万左右,或以上位次的,可以归入保志愿, 考生录取可能性在80%-90%。

下面来来看几个分段的冲保稳位次的情况,举例来说,某高考大省G省(物理类)参考人数40万人,高分段的,比如4000位次的,稳保位次分别是4400名、4800名;中分段的,比如6万位次的,稳保位次分别为6.6万名、7.2万名;低分段14万位次,稳保位次15.4万名、16.8万名。

你可以发现,位次越靠前,稳保位次相差越小;位次越往后,稳保位次相差越大。比例式、根据分数变化的动态稳保计算法,相比静态的算法(比如上下1万名,或者是上1万名,下到2-3万名),相对量化,而且也更科学合理些。

高分段,位次咬得比较紧,稳保位次也靠得比较近,中低分段位次逐渐拉大,位次梯度更大些。当然,冲稳保的计算方法,只是提供了一种找到不同分数位次的参照基准的方法,具体填报时,还要灵活根据不同地区的志愿填报规则、位次分段情况、个人兴趣倾向等方面进行调整。

--

最后,根据不同省份的志愿填报规则,给出冲稳保比例建议如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每次让你了解多一点的与高考有关的信息。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CFlLpgaCTolRynXb_-M5w